公益沙龙 Vol.32 — 从专业到职业的故事-我的美国留学之路

前言

2021年1月17日,我们送别了2020这充满不平凡和变数的一年,各位留学生们也结束了通过电脑屏幕上大学的一个学期。经历过大学校园生活的往届学生们还能适应,新晋留学生们就有些无所适从了“这怎么就上了个函授呢?”

有鉴于此,我们在新年伊始,举办了海涛教育今年第一场公益沙龙活动:从专业到职业的故事-暨第二次留学新生线下见面会

相信,无论是正在筹划申请或者已经本科在读的各位同学,对未来将要申请的专业及就业方向都很关注。而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申请,在琳琅满目的专业和学校选择中,大家都会无所适从,要么纠结于“是去哈佛还是去耶鲁”,要么苦恼于“选择‘钱’景更好的金融和计算机还是好玩儿的艺术和人文学科?”。

在本次沙龙上,海涛教育的优秀学生代表贾筱琳学姐分享了自己从准备学校申请到毕业后求职的亲身经历。筱琳学姐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修读逻辑学。研究生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数学教育专业,并即将执教于深圳某知名国际学校。筱琳学姐的分享主要可以分为两大板块:1)前期准备:对专业和职业选择的思考。2)申请期间的语言考试、实习活动规划和文书。

沙龙内容回顾


01


前期准备

对专业和职业的思考


研究生阶段申请什么专业,是我从大二开始准备出国时就就面临的问题。本科所学的专业逻辑学相对比较小众,所以我首先询问了本专业学长学姐的职业出路。因为直接对口逻辑学专业的工作不常见,大部分前辈们都选择了跨考其他方向的研究生,或者走入本专业的博士领域,继续做学术研究。

我一直希望自己研究生的学习内容可以学以致用,所以对继续在逻辑学领域研究不感兴趣,倒是更希望能直接就业。但是也考虑到研究生专业和本科专业跨度不能太大,两者之间最好有一定联系,争取做到学有所成。

选择专业时需要特别注意所学专业未来的就业前景与这个专业是否能匹配自己对未来职业的期待。

关于职业选择,有三个主要思考点:兴趣,能力,和社会需要。我在探索专业道路上也曾走入误区,只考虑了社会需要,所以选择了很多高阶数学课程以进入就业前景好,收入高的金融行业。但短暂的一头热后,发现自己其实对金融行业并没有很大兴趣。而在学校选修过几节数理统计,统计分析课后也意识到自己因为跨专业的原因略微跟不上课程。

回头看自己过去的经历,发现在选择职业时并不能只考虑当下最火热的领域,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行业风口往往三到五年就会发生变化。一个在读书时还在火热的行业很可能在毕业后就已经不复往日盛景。对于社会需要,我们更应该把眼光放到长远的五年十年,如果认为自己对未来风口的预测没有把握,不妨换个思路考虑什么东西是五年十年后仍然不变的。

能力和兴趣的平衡也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因素。很多时候我们的兴趣和能力并不能匹配到一个方向。我很喜欢看电影放松,但考量自己的能力,并不足以做全职的影评人或者制作人。综合考虑,在专业和职业的选择上,能力的权重略大于兴趣,但至少兴趣要上及格线。我个人的平衡之道是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分开,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做的好的工作,用能力赚钱来培养兴趣。

如果一时想不出自己的兴趣是什么,可以换个思路,从自己不喜欢什么开始排除。为了体验读博状态,我大二暑假在中科院先进院脑科学所做数学分析,和硕士、博士研究生们朝夕共处半个月后觉得自己不适合过这样的生活。

这些博士们的学业和生活并没有分的很清楚。平时工作内容是做研究和开会,业余休闲主要是在看论文和与同事吃饭。记忆深刻的是研究所的某些博士来深圳两年年去的最远的地方居然是深圳莲花山。这段研究经历让我确定了自己不打算走学术路线。同时也不要只着眼于当下,要考虑未来想过怎样的生活。思考兴趣和职业时可以用前辈,学长学姐的经历做参考。

回顾让自己感到有成就感、幸福感的事情和自己曾经成功的经历也是寻找兴趣的方法。在回顾过去时,我发现上台与人分享让我很幸福、感到很有价值。联系到自己在高中时期非常享受给同学讲题、分享学习方法和知识。于是确信数学教育将会是适合自己的专业。

02


申请期间

语言考试、实习和文书


我是大二确定来海涛教育准备出国的。当时摆在面前的时间线很清晰,就是不长不短的两年。大学生活匆匆而过,如果不把握每一个时间点,错过的节点会越来越多。如果大三大四才开始准备,申请之路难免会有些仓促。当初和海涛顾问面谈时每次都有详细的会议记录,提醒某个时间段需要注意什么,这点很值得大家借鉴。比如在某三个月要准备托福考试,某个学期要提高GPA到什么值等等。每次面谈都能确立一个清晰可行的短期目标。就托福考试来说,第一次定的目标是90分,最终成绩92,第二次考了106分,分数很充裕,于是就留出了更多时间给GRE学习和实习。

在申请期间,因为申请的研究生专业和本科学习的专业还是有跨度,为了展示自己对研究生专业的兴趣,准备活动经历就显得必不可少。活动方面,我参加了支教夏令营,也做过美国高中数学比赛的夏令营助教。近距离了解观察了K12数学教育,在申请时候补充了经历,体现了自己的兴趣、热情和经验,同时这些经历也让我意识到自己的热爱是真情实感而不是一头热的。

因为自己有真正参与这些活动,写申请文书的时候才能更有深度的体会农村与城市教育资源差别;也因为自己的真切反思,写作才有细节有血肉。凭空捏造没有的经历写出来的作品通常飘在空中,而真的有了解和亲身经历的展示的才更立体,落笔更有温度。

在申请所需要的硬指标如托福、GRE、GPA、实习、科研等方向,如果想要获得理想的结果,大量的时间投入是必不可少的。而人往往在同一时间精力有限,此时要尽力发挥自己的长板优势,选择投入产出比最高的方向努力。GRE备考时,我虽然付出了时间,但提升却不是很高,于是果断决定把时间精力转移到自己投入提升明显的专业课绩点上。建议大家多去找导师教授提问,沟通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申请季最后,我有幸收到了7封名校的offer,圆满结束了自己的申请之路。现在的努力是未来更有选择的权利,因为曾经的努力,在硕士阶段的学校选择上,也有更多的权利,而不是迫于无奈选择做自己不满意的事情。

后记

分享很精彩,讨论更精彩,本期沙龙是我们举办的第二次留学新生线下见面会,也是我们首次学生人数远超过家长人数的沙龙活动,在场的五位家长代表在沙龙答疑环节禁不住进行灵魂发问:作为孩子,作为留学生,你希望你的父母怎么支持你?学生们众口一词:别把生活的重心都放在孩子身上,我们更希望父母有自己的追求和幸福的状态,有时候过多的关注会让孩子负重前行。

Image

以上为本期全部内容,欢迎转发~部分文字及图片来自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