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爆炸的时代,你会被别人的态度所影响吗?

文字:林大

插图:H2OPUPI

海涛点评



海量信息的冲击下,你能分辨出哪些想法是自己的,哪些观点是他人的吗?在纷繁复杂的各式信息和态度中,保持冷静的态度去进行理性分析的能力是难能可贵也不可或缺的。


    近日,2020北京电影节的海报公布,别具一格的设计引发了网友广泛的讨论。海报是动态的,最开始是风车(电影节的logo)在高速旋转,然后风车放平,往上伸展成为由十块相机镜片组成的天坛造型。



    海报广泛地运用了当下流行的渐变元素,也融合了电影、第十届、北京等多个主题进入海报,乍一看似乎没什么问题。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引来了这么大的关注?网友讨论的焦点,还是聚集在了这个海报的美丑上。

    

    许多网友第一眼看到海报,都大呼:

    

    “怎么可以这么丑


    “感觉我自己上都能设计的比这个好”。


    诚然,从外行的角度来看,海报的渐变色和开始的风车动画看起来都像是运用ppt或者flash就可以制作的水平,海报上的字体和排版也毫无新奇之处。


    很多网友还纷纷找出上海电影节和其他外国著名电影节的海报来进行对比,将针对此次北京电影节的海报的讨伐行动推向高潮。 


    究竟是设计师群体的审美出了问题?

    

    还是普罗大众的审美过于落后?


    这个问题大概辩论个十天十夜也很难有定论。审美毕竟是主观的,即使每个年代,每种文化,对于美的理解都有一种相同的趋势,但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下,出现一些分歧可以说是再正常不过了。 


    我们的插图师H2OPUP在提到这次的争议时对这个海报的评价给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刚看到这个海报时,我其实觉得很喜欢。但在看到网上都是说它丑的时候,我有点怀疑自己了,再看就觉得好像没那么喜欢了。” 


    这不禁让人怀疑,网上很多对海报口诛笔伐的网友,到底是真的觉得海报丑到了一种地步,还是被主流的声音影响,下意识认为海报丑呢?


    如今各种社交平台都会设置“最赞”这个功能,通常较早评论的留言有较大可能收获更多的赞和回复,更有可能“置顶”,被更多的人看见,而像微博这样子的平台,有些博主更是可以操控置顶的评论,只留下自己想听见的声音。


    而当大众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有了主流的意见,那些持不同意见的声音就很容易被淹没,有些人即使一开始有不同的看法,在发现自己的看法与主流不同之后,也很难继续坚持己见。


    从众心理,指个人受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拥有了更快速、便捷地获取信息的通道,同时,我们也不可避免要被主流的声音所影响。


    除了从众心理,对权威的服从性,同样是一种个体思维受外界影响的形式,这可以说是我们人性的一种本能,就像每个社交平台总是会有掌握话语权的所谓“权威”,而普通人总是会觉得他们的话更加可信和正确。


    从众性和服从性,这类行为的弊端其实早有许多人来批判。


    早在百年前,古斯塔夫·勒庞就写出了《乌合之众》批判大众心理的弊端,至今仍被许多人奉为经典。


    而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他好奇二战纳粹德国为什么会犯下种族屠杀这样泯灭人性的罪行,那些战犯有任何特殊性吗?他于是设计了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


    实验中会有一个作为“权威”形象的主导人,一个扮演为另一个参与者的实验人员,和真正的参与者。参与者和实验人员分别抽签,然而参与者只会抽到【老师】的角色,实验人员则会扮演【学生】。参与者会被给予一个点击控制器,并被告知只要他按下按钮,另一个房间里的【学生】就会被电击。实验开始后,主导人会对【老师】发号施令,让他对【学生】施加电击,每次电击的强度会不断提升,而在另一个房间里的【学生】会假装出痛苦的反应,一直到最后达到几百伏,足以电死人的强度。参与者并不知道电击是假的,正常情况下,如果是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可能明知道会电死对方,还按下电击器。但实验的结果令人震惊,在实验的主导人的不断要求下,62.5%的参与者都达到了最高强度450V的电击,即使他们中途会表达出痛苦和挣扎,但在“权威”的不断要求下,很多人最终选择了屈服。



    二战时期的德国之所以走向极端,并不是因为民族的特殊性,而是人性本能里的服从性和从众性被最大化,所以一个社会的准则有违人性和道德,仍然被大部分的人所尊崇。


    所以我们现在崇尚对事物抱有批判性思维,总是鼓励发出不同的声音,其实是因为我们知道,如果社会只有一种声音会有什么后果。

    

    但与此同时,过分的反对从众和服从的一部分人应运而生,他们是社会的“小众派”,坚持特立独行,对于一些大众习以为常的社会准则嗤之以鼻。更有甚者,到了为了反对而反对的地步,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网络名词,“杠精”。


    但其实很多时候,看起来是“小众派”在挑战大众的准则,其实本质上也是在遵循自己所在的小的社交圈的准则。


    比如在上学的时候,如果一个人周围的朋友不好好学习,认为学习没有用,那可能为了迎合圈子内部的规则,而挑战整个社会所认可的规则。从这个角度来看,很多情况下的特立独行可能只是另一种从众,并且一味地挑战、质疑大众所崇尚的规则,并不一定说明是正确的。可见无论是选择从众,还是坚持和大众反着来,一旦走向极端,都不能带来良性的发展。


    我们一直所鼓励的,或许不单单是不要随大流,勇敢发出不同的声音,而是以一种更开放和包容的态度,接纳并尊重不同的声音,兼听则明,和而不同,才有可能创造出一个健康的舆论环境。

本期内容由自由撰稿人提供。不代表本公司立场。


Seafame

www.seafameedu.org

留学路漫漫其修远兮

愿你求索之路有

专业、有温度的

海涛留学定制顾问团队

为你保驾护航